神州忏悔录

再试篇

绪论- 敬虔时代- 智能时代- 人本时代- 回归时代- 附录与后记

先声篇- 破门篇- 初试篇- 再试篇- 阵痛篇- 信仰篇

西方政客和商人闯入中国,无非想从中国获得商业和政治利益,并非为了帮助中国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实际上,他们并不愿意看到中国迅速崛起为一个现代强国,他们宁愿中国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间,停留于经济自由,政治专制的半开化状态,使其在华利益具有稳定可靠的极权保障。

然而上帝自有上帝的旨意。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注释1)上帝要把中国人唤醒,得享人之为人的丰盛生命。

当西方资本贪婪吸食中国血浆的时候,传教士却以上帝使者和文化先驱的双重身分以身殉道,献身神州。

醒来的中国立即从列强家里寻索强大的秘诀。

洪秀全和洪仁轩好象鲁莽的探险家,不顾一切直奔西方文明最深层,最核心的基督教信仰,却装载中国最陈旧最腐朽的皮囊中,全毁了。洋务实业派一下子退到了最表层-器物改良,以甲午战争的海战失败告终。维新变法派立即谋求身一层的制度改革,却失败得更快更惨。

这是中国第一轮大胆、重要而失败的尝试;一大步两小步,或一次革命两次改革。

中国沉疴(ㄜ)恶疾积重难返之程度,远远超过迄今为止一切革命者和改良者的估计。

中国第二轮尝试,先由孙中山领导的民主共和革命冲出了一大步。这个比洪秀全成熟一百倍的「洪秀全第二」,终因太超前,太深入而难以立足。他的继承人蒋介石(中正)也未能在中原一展鸿图,被赶到台湾去开辟一个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民主自由实验区。

东方专制主义和西方马克主义的结合,产下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怪胎。邓小平是一个成功的洋务实业派。江泽民会不会是一个成功的维新变法派呢?

历史在更高的层面上重复着。从孙中山的高度跌落下来以后,中国又向着孙中山一步步缓缓登攀。任何失败都意味着中国还要有第三轮尝试。

中国已经没有退路,她必须向前冲、向前走或者向前爬。尽管最初几步似乎离上帝非常遥远,却铁定无疑,这是一条通向上帝之路,由上帝开辟,由上帝终结。

孙中山

1879 年,14 岁的孙中山随哥哥到檀香山,就读于一所基督教学校,因执意信耶稣,1883 年被哥哥遣返故里。在家乡,孙中山折断了北帝庙神像的手臂,众怒之下急赴香港,在一所公理会教堂正式受洗,并协助喜嘉里牧师四处传道。

1886 年孙中山开始学医,毕业后志在救国救民,于 1894 年上书李鸿章,不果,随后在檀香山和香港组建了「兴中会」,发动民主共和革命。(注释2)

1896 年,孙中山在伦敦参加主日崇拜途中,被清廷使馆秘密拘捕。十余日内,孙中山恳切祷告,蒙上帝施恩,得到拯救。(注释3)

1905 年,孙中山到日本,联合其它革命团体组建了「同盟会」,受推为总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上,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学说。

三民主义

孙中山说,民族主义是追求国际地位平等,一民族不能压制另一民族;民权主义是人人政治权利平等,绝不能允许少数人压制多数人;民生主义是经济上贫富机会的平等,富者不能压制穷者。(注释4)

民主亦不是一个功利主义,世俗主义的纲领,基督教信仰是它神圣而深厚的本根。孙中山说;人类进化之目的为何?即孔子所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耶稣所谓「尔旨得成,在地若天」,(注释5)此人类所希望,化现在痛苦世界为极乐世界之天堂是也。(注释6)这不是以「人」为发展的终极,乃是在人的层次之上,有着神性的企求,从而可以使自由,平等,博爱成为「人」的基础。(注释7)

三民主义的认识基础是「知难行易」论。孙中山认为传统的「知易行难」说,实在是自欺欺人,误国误民,因为国人并没有获得真知,却自以为早已获得了真知,结果是「畏其所不当畏,而不畏其所当畏」。(注释8)故「建国之基,当发端于心理」(注释9)除旧更新,必须真正认识那可敬畏者。

政教分离

孙中山事业之神圣性,来自他「以神道而入治道」,(注释10)「以耶稣之心为心。」(注释11)

当汪精卫、蔡元培等国民党人激烈反对基督教的时候,孙中山一面告诫教会「决计不做帝国主义者之工具」,一面强调辩论只会使「基督教之真义反加明了。」他庄严宣称:不但我是基督徒,我一家里里外外,大大小小都是基督徒,且有家庭崇拜。「中国固有之文化和数千年之礼教,根深蒂固,习俗相沿,剥杂不纯,有待彻底整理。此项工作非常繁重。予一身既从事政治革命,不敢再分其心,然希望同志中有能为此工作者。」(注释12)

孙中山非常清醒地说;「政教分立,几为近世文明国之公例,盖分立则信教,传教皆得自由,不特政治上纷扰之原因,且使教会得发挥其真美之宗旨。」(注释13)

孙中山先生于 1925 年 2 月 22 日病逝北京,先在协和医院举行祈祷会,后到中山公园举行国葬。孙中山在遗训中说:「我本是基督徒,与魔鬼奋斗四十年,尔等亦当如是奋斗,更当信上帝。」又说:「我死了也要人知道我是一个基督徒。」(注释14)

辛亥革命

1911 年,革命团体已经达到 110 个,与革命党人有关系的学校 99 所,革命报刊 93 种,发动二十多次大小起义。(注释15)

1911 年 10 月 9 日,武昌起义计划泄露,总部被围,形势危殆。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的士兵首先起事,随后新军炮兵、步兵、军校闻风响应。10 月 10 日,起义军占领武昌。

这一年是辛亥年。

11 月,全国 15 个省宣布独立,满清统治土崩瓦解。

11 月底,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2 月初移师南京筹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2 月 25 日,孙中山从海外回国,29 日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 年 1 月 1 日宣誓就职。

1912 年 1 月 28 日,临时参议院成立,43 名议席中,同盟会占了 33 席。

孙中山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原则,立即颁布了一系列经济发展,实行民主,改造文化的法令。

袁世凯篡权

辛亥革命后,清廷仓促委任了重兵在握的袁世凯为内阁总理。袁世凯立即下令围攻武昌。西方国家为了保住与清廷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贷款给袁世凯,并提出停战,清帝退位,举袁世凯为总统等三项条件。孙中山在强大的内外压力下,只好以大局为重,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为了保住民主共和成果,孙中山实时颁布了参议院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民权、自由、平等和议院弹劾总统各项,袁世凯表示拥护。

1912 年 2 月 12 日,宣统地下诏退位。3 月 10 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短暂民主

1912 年 8 月,同盟会扩大为国民党,在临时参议院居主导地位。

1913 年 1 月,根据临时参议院通过的选举法,按每省 10 名选出参议员 274 人,按各省人口比例选出众议员 596 人。参众两院军以国民党占多数。

3 月,袁世凯暗杀了国民党议会召集人宋教仁。孙中山主张北伐倒袁,不少国民党领导人和议员却主张以法律制袁。

7 月,孙中山等起兵北伐,不出两个月便失败了。

10 月,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他当上正式大总统。

11 月,国会行将通过中国第一部宪法,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追缴国民党议员的证书,至此国会死亡。

复辟与军阀

1914 年间,北京流行「民主共和不适于中国」的说法。

1915 年 9 月,多个「省区代表」递交请愿书,要求恢复君主制。

11 月 20 日,各省区 1993 名国民代表投票一致赞成君主制。

12 月 12 日,袁世凯承受皇帝位,下令 1916 年为洪宪元年,改总统府维新华宫,并筹备登基大典。

这时,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发起保卫民主共和的第三次革命,引发了反对袁世凯复辟的全国洪流。1915 年底,自云南开始,各省区纷纷独立。

1916 年 3 月 22 日,袁世凯不得不取消帝制,重回共和政体。6 月 5 日袁世凯病逝,副总统黎元洪接任。

黎元洪立即恢复了 1912 年的《临时约法》,重开 1913 年的国会。

1917 年 6 月,军阀张勋胁迫黎元洪解散国会。7 月,张勋率军入京,挟持普移到太和殿登基称帝,复辟清朝。

军阀段祺瑞立即派兵击败了张勋。

从此各派系军阀混战不已,北京政府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

北京大学

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失败,引起了中国人更深层次的思考。以北京大学为中心,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

北大的前身是清末的京师大学堂。1916 年蔡元培任校长,北大出现了空前绝后的自由学风。各党各派的大家学者,都受邀来这里任教。国学方面有今文派的崔适,古文派的陈汉章,信古派的陈介石,疑古派的钱玄同、沉君默,也有考古派的王国维。文学上有文言派的黄侃,改良派的朱西祖,也有白话派的胡适、陈独秀。在政治立场上,有帝制派的刘师培,复辟派的辜鸿铭,有国民党的王宠惠,无政府主义的李煜瀛,也有共产党仁李大钊,陈独秀。还有周作人,周树人,刘半农,梁漱溟,朱家华,朱自清,毛子水,罗家伦,等等。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阵容,一时其聚在未名湖畔,展开了一个短暂的「百家争鸣」总导向却是「新文化」。

以《新青年》和《新潮》杂志为旗帜,新文化运动的毛投直指以儒家为本位的传统文化将政治专制,民族绩弱,民风愚腐,人心诡诈,一古脑扫给老祖宗的遗产。「破旧」似乎比清末痛快淋漓许多,在「立新」上却比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慈禧新政和辛亥革命的时候,都更为复杂棘手。一开始,大家都向往西方的民主和自由,后来,达尔文的进化论,罗素的改良主义,度威的实用主义,叔本华的意志主义,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等等,纷纷涌进了中国,令刚刚从国故堆里伸出头来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时间眼花撩乱,不知所措。到 1919 年「五四运动」的时候,社会主义思潮已经占了上风。

五四运动与社会主义

1917 年列宁领导的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又很快宣布解除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受到中国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

与此相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英、美、法列强的歧视下,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竟不能解除日本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一消息立即激怒了北京学生,他们罢课,示威,火烧了外交次长曹汝霖的住宅,痛打了驻日公使章宗祥。几天之内,全国 150 个城市罢工,市民罢市,掀起了反帝爱国的高潮。巴黎留学生和华侨包围了中国特使的住宅,迫使他不能在《巴黎合约》上签字。

霎时间,苏联送来的马克思主义成了热门货,而一切资本主义的东西便的令人厌恶了。

陈独秀,李大钊等新青年们,立即成了社会主义的拥护者。在他们眼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莫过于马克思主义了。

1919 年,中国国民党正式成立,追求一个资本主义的中国。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追求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受欢迎,一是因为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失败,二是因为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三是苏联对中国的友好,四是因为西方对中国的歧视,

除此四项客观情势之外,还有一个更根本的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学说,适合中国的国情甚于改造中国的国情。

不错,中国觉醒了的灵魂渴望改造中国,但是中国沉重的躯体只接纳适合中国的舶来品,他可以不动声色的迫使和诱导自己的头脑按着自己的内分泌物行事。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想是类似平均主义的按需分配制度,正应和了中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心理。马克思主义反对自由市场经济和私有制,正好迎合了中国历史上「普天下之莫非王土,率河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意识。

马克思的政治口号是类似复仇主义的阶级斗争和造反有理,正迎合了世代传袭的狭隘农民意识。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领导一切。正迎合了中国长期人治专制独裁的政治传统。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基础是主观能动性和环境决定论的结合,认为能够以达到大公无私,毫不利己,各取所需,毫不贪婪地完善境界,正迎合了儒家的性善论和教化论。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惟物主义,正迎合了春秋以降的无神论文化传统。

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平等的虚伪性恰洽迎合了中国专制主义和儒家礼教扼杀一切形式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是西方资本主义革命初兴之弊和过激之处的自省自责,自我批判,这自然迎合了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东方封建主义遗老遗少的口味。历史很快的合乎逻辑的证明马克思主义有助于西方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确完全无助于东方封建主义的经济腾飞政治进步和文明发达。

左倾与右倾

在中国,常常是左倾保守派得势,右倾自由派失势,然后,得势的左倾不得不回过头来效仿师事的右倾,尽管死要面子,极力换了说辞和形式。

历史是一条单行道,任何事件都无法重复验证,然而反观回去,并不难看出哪里是弯路。

含冤而死的刘少奇主席,其路线已经被全面推进了;当年被严厉封杀了的资本主义,如今成了邓小平们的拿手好戏。

失势的国民党在台湾推行资本主义大获全功,得势的共产党在大陆推行社会主义却一塌糊涂,不得不改弦易辙,东颦西效。

从远处看,手刃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今天的共产党人正在补课。

从更远处看,孙中山先生仍在前头,高举着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向中华民族招手。

陈独秀基于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学说两方面的了解,主张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先搞资本主义,再搞社会主义。也许造成他失势的原因,就在于他的思想不是顺应中国落后国情的产物,乃是批判中国落后国情的产物;他超出了那个时代的有限期许,竟执着于只有未来时代才会降临的宽广博大。他甚至称赞基督教是爱的宗教,是欧美文明的主动力,是穷困者的福音,远远胜过了儒教。(注释16)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五次围剿

1922 年开始的国共两党初期合作,毋宁说是陈独秀与孙中山两个宽广胸襟的合作。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终面对羽翼渐丰,拙拙逼人的共产党,终于走向独裁反共。陈独秀也立即被激进的共产党人打倒了。

共产党在 1927 年 8 月 1 日发动了南昌起义,9 月 9 日发动了秋收起义,12 月 11 日发动了广州起义。苏维埃式的农村革命根据地蓬勃兴起,「打土豪分田地」赢得了一直想翻身报仇的下层农民的热烈拥护。

1930 年至 1934 年,蒋介石先后五次围剿共产党的农村根据地,前四次都失败了,第五次迫使红军撤退,一年之间跋涉二万五千里,从江西到达陜北,十几万人只剩下一万人。

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进军沈阳,几个月内占领了东三省。

蒋介石说「攘外必先安内」,试图一举剿灭共军之后再全力抗日。

1935 年刚刚恢复了元气的共产党谋求与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次年,甚至愿意拥护三民主义,服从蒋介石领导,陜北变成地方政权,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这一姿态受到人民的欢迎,却一点不能消除蒋介石的疑心。

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蒋介石不得不接受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突袭卢沟桥,进攻华北。8 月,国民政府发布了全面抗战令。9 月,共产党领导的8路军和新四军,归入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序列。

八年后,1945 年 5 月德国法西斯投降。8 月美国向日本长崎和广岛投掷了两颗原子弹,随后日本投降。

这时候,蒋介石的疑心应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已经发展到 120 万,民兵 220 万,控制了 1 亿 2 千万人口的广大地域。

第三次国共合作与「解放战争」

日本投降后,共产党不理会蒋介石的命令,积极接受日军投降,收缴武器装备。

美国一直希望国共两党成立联合政府,以便过渡到民主制度。

苏联红军从东北撤退时,共军乘机进驻。

1946 年五月起,蒋介石发动全面攻击,夺取共产党控制的城市。美国停止对蒋介石的军事援助,试图遏止内战。

祖辈生活在民主制度下的美国人,恐怕至今也没有明白,两个专制者是不能共存于一块土地上的。

蒋介石不是孙中山,毛泽东也不是陈独秀。共产党的本质就是一党专政,国民党也早已不能实行民权主义了。

毛泽东与蒋介石并非没有谈判过。1945 年 8 月至 10 月,毛泽东住在重庆两个月。次年,国共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年底,共产党退了下来。

1947 年,共产党的军队,新命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反攻。经过沈阳、平津、淮南三大战役,打垮了国民党军队。

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高喊着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一方死了 171 万中国人,共产党一方死了(包括失踪)150万中国人,仅仅三年间,总共有 320 万中国人惨遭中国人杀害。

「这一伟大胜利,归功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加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和善于斗争的巧妙艺术。」(注释17)

二千五百年前春秋列雄一霸天下的大梦,又一次在神州大地上实现了。这是一个帝王的成功,还是一个党派的胜利?是一场智能的较力,还是一种雄心的竞赛?抑或真的是「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人用自己狭隘的智能和玩梗的意志,一次又一次的品尝自己奋力酿造的苦果。

**

**

**

**~

**~

**~

注释

1.《圣经》创世纪 50 章 20 节。

2.《中国基督教史纲》,王治心着,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259-265 页;《基督教与近代中国论文集》,李志刚着,宇宙光出版社 1993 年版 169-186 页。

3.《孙中山致香港道济会长老的信》,见《中国基督教史纲》262 页。

4.《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 508 页,601 页。

5.「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圣经》马太福音 6 章 10 节。

6.《孙中山选集》156-157 页。

7.《从经世到启蒙》,李双壁着,中国展望出版社 1992 年版 264 页,关于三民主义与基督信仰的内在关联,请参见张亦境《中山主义与基督教训》,载上海美华局《真光》二十六卷二号;王治心《孙文主义与耶稣主义》,上海青年协会书报部1930年版;章力生《孙文主义的神学基础》,香港圣道出版社 1970 年版。

8.《孙中山选集》159 页。

9.《孙中山选集》176-177 页。

10.章力生《孙文主义与神学基础》,香港圣道出版社 1970 年版第 40 页。

11.《中国基督教史纲》264 页。

12.《孙中山逝世私记》,包世杰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近代使资料》总 711 217 页。

13.《孙中山覆美以美会高翼韦亚杰信》,《孙中山全集》二卷 361 页。

14.《孙中山自历明证》,张亦镜编,上海美华浸会印书局 1931 年版 7 页。

15.《中国近现代史》,张玉法着,台北华东书局 1979 年版 187 页。

16.《答孔竞夫》,见沉寂《陈独秀与基督教》,《世界宗教》杂志 1995 年第 4 期,30-33 页。

17.《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解放军出版社 1986 年版 592-598 页。

点击阅读下一页:回归时代->阵痛篇

先声篇- 破门篇- 初试篇- 再试篇- 阵痛篇- 信仰篇

绪论- 敬虔时代- 智能时代- 人本时代- 回归时代- 附录与后记